国内共享出行市场总是风云突变。几天前,易到CEO巩振兵离职的消息刚刚被韬蕴资本老板温晓东确认,而此时韬蕴资本公开半价转让易到股份的余音仍然飘荡在空中;日前,包括长安汽车、苏宁、腾讯和阿里等巨头又突然发声,宣布共同投资百亿资金砸向新能源共享出行领域。
当新能源车与共享出行交织在一起,背后会折射出哪些动机?
3月22日,在业界酝酿已久的三大汽车名企联合知名社会资本,共同组建的“T3出行”项目终于落地。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将与一汽、东风汽车、苏宁、腾讯、世嘉利、阿里、无锡飞叶、荣巽、南京恒创、南京领行共同投资设立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总投资额高达97.6亿元。其中苏宁认缴出资17亿元,出资比例为17.42%,是新公司的最大股东;而长安、东风与一汽分别投资15亿元,三者持股比例相同,各占比16.93%。
公告指出,全新组建的出行公司以打造网联化、共享化的智慧出行新生态为目标,也就是将涉足新能源共享出行市场。据悉,“T3出行”项目将率先落户南京市江宁区。从各方合作的发展前景来看,到2020年,我国汽车租赁(共享出行)和网约车市场总规模将会达到5000亿元,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T3出行”项目未来可期?
车市寒冬与新能源车补贴的隐忧
共享出行是为未来出行领域的大趋势,如何顺应这个趋势是互联网企业和整车厂共同关注的焦点。其实,传统车企进入共享出行领域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这次三大车企联合多家互联网巨头强势入场之前,就已有多家整车厂宣布进军网约车或者共享汽车领域。
其中,包括上汽集团旗下的“享道出行”、江淮汽车旗下的“和行约车”、长城汽车旗下的“欧拉出行”和吉利汽车旗下的“曹操出行”,都是近一两年风头正劲的共享出行项目,而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宝马、克莱斯勒、福特、一汽、吉利、首汽、上汽、长安、东风等中外车企也都以不同角度或方式,介入到这了一领域中。
不过,虽然众多主流车企都在共享出行方面做过一些尝试,但从目前运作状况来看,这些车企的布局成效均不理想。造成这一现状的很大原因,就是这些传统车企在互联网思维方面相对于滴滴这样的纯互联网公司,还有很大差距。而“T3出行”有了苏宁、阿里、腾讯等巨头的加入,如果各方能够实现资源互补,将会大大改善此前传统车企独木难撑的局面。
另外,这些传统车企进军网约车或共享出行的领域的背后,既是对未来趋势的布局,也折射出车市寒冬的压力。
在2018年,国内车市刚刚经历了28年来首次的销量下滑。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8%至2808.1万辆,为1990年以来首次年度下降。而在进入2019年之后,这股车市的寒流并没有消散的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2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41万辆和148.2万辆,环比下降40.4%和37.4%,同比下降17.4%和13.8%。
除了汽车市场的低迷,另一个压力来自于新能源车补贴方面的隐忧。虽然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10万辆(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00万辆),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不断传递出的信息,大多指向“补贴清算门槛将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或将失去补贴清算的机会”。此前某新能源车企在促销信息中这样表示:2019年新能源国家补贴将降低50%,而地方补贴将全面取消。这无疑“剧透”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存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背负压力最大的自然就是那些传统整车企业。当自然销量市场萎靡不振时,它们势必寻求新的突破,而将自己的新能源车产品投入到网约车或者共享出行领域,即是很好的消化库存方法,同时又能够为未来的市场格局打好基础。
反观共享出行领域,过去几年用户已经被先行者培育得差不多了。同时,网约车市场中,滴滴、易到等行业先行者在近两年陆续遇到了麻烦;共享汽车市场中EZZY关门、途歌遇阻等状况,都给后来者留出了更多的机会。
对此,资深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对懂懂笔记表示:“对于这次多家巨头共同投资组建出行公司,如果我们把资源也算入到投资之中,就会发现这次投资的价值远远不止现在的近百亿。我们可以发现,这次主要参与合作的企业能够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投资,在后续的合作中各投资方都会在各自业务线资源中给与一定助力。”丁道师强调,其中的关键点包括三大车企的整车制造能力,以及苏宁、阿里、腾讯等极具互联网运作思维的商业巨头,“从这些方面来看,合作价值远非百亿投资金额可以衡量。”
而对于腾讯、阿里这两家互联网领域的“带头大哥”共同出现在投资方阵营中,丁道师分析:“首先腾讯和阿里的投资是为了顺应整个大的趋势,另外二者虽然在投资并购方面大多是以竞争状态存在,但还是过去还是有不少共同投资案例的,比如滴滴和B站。另外,此次阿里和腾讯各自的占股并不大,所以这次的投资举措在各自核心利益上并没有冲突。”
巨头抱团入场,如何避免再入前车之坑?
从现在来看,汽车电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已经成为必然。无论是全球各大车企陆续将重心转移到纯电动汽车方向,还是各地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此前海南省就发布了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规划),都无时无刻在印证着这股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车企业开始全面拥抱互联网,拥抱共享出行大势,而互联网公司也不断在尝试和车企协作、融合,为的都是在汽车使用场景、车载生态方面打造流量入口,做好战略布局。
在互联网巨头看来,未来AIoT的C端商机里基本上包含了两大方向,一个是家里(智能家居生态),一个是家外(智慧出行领域)。
而当互联网和整车制造领域的两波巨头们高调进入共享出行市场后,对现有的市场格局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首先,对国内互联网出行领域的绝对霸主——滴滴出行,或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尽管滴滴此前曾做过新能源共享出行的尝试。但因为安全问题上屡屡出现问题,导致其相关投入已经大幅放缓,至少目前已经不再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所以,混编巨头们进入新能源共享出行市场之后,真正需要担心的是途歌、EVCARD、盼达用车等相对小众的共享汽车企业。巨头们的联手很有可能会对这一本就脆弱的市场进行一轮收割,毕竟这些企业无论是在体量、资金还是资源等方面都远不及前者。
作为国内共享汽车领域的先行者,此前几年包括途歌、EVCARD等都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探索。不过,从现阶段来看这些玩家的市场表现都不是很好,其中作为行业代表的途歌,此前还被传出将要倒闭的消息。
面对现阶段的市场表现,巨头们虽然选择了新能源共享出行这一角度,但应该不会是高举高打入场。
目前无论是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技术水平,还是从配套基础设施如新能源充电桩(换电站)、停车规划,再到市场需求的巨大差异(只有一线城市有较大市场需求),都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
此前倒下的一些共享汽车平台,无论是使用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就在前几天,人民图片网刚刚报道了5000辆共享汽车集体“趴窝”钱塘江边的新闻,算是对市场困境的一次管中窥豹。
不过,相较于此前的一众先行者,此次各方合作优势也较为突出。首先,这是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的重要项目,优惠政策等是一大助力;其次,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可以实现在整车生产、维护以及互联网运营方面的优势互补;最后,在资金层面,无论是三大传统车企,还是苏宁、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都拥有雄厚的资金储备,前期能够通过一定的优惠和补贴策略快速聚拢用户。
作为消费者,我们自然乐意看到共享出行以及网约车市场涌现出更多的竞争者,这样不仅在选择方面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会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提升服务能力。而对于各方参与者而言,要想把握住这一次机会,打造出新形态下的新能源车智慧出行布局,“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是成败关键。